近日,位于川滇交界处的幻少仙踪林成为网络热议焦点。这片占地12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,因频现彩虹夜光、移动光斑等超自然现象,被网友戏称为三次元奇幻世界。中国科学院联合地质、气象、光学等领域专家,已组成28人科考队进驻研究。
科考队通过光谱分析仪发现,神秘森林中70米以上的千年冷杉存在特殊生物荧光现象。这些树龄超过800岁的巨树,其树皮孔隙在特定湿度条件下会分泌含荧光素的树脂,当树脂与树冠附生的夜光地衣接触时,便产生持续2-3小时的蓝绿色辉光。值得关注的是,这种光影会随气流变化形成动态光幕,经无人机航拍证实,光斑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5公里。
地质勘探显示,幻少仙踪林地下存在总面积约3.2平方公里的镜面石英岩层。这种形成于侏罗纪时期的特殊岩层,与地表呈17度夹角延伸,构成天然光学反射系统。在夏至前后,当阳光以56度入射角穿透林间雾霭时,会产生持续45分钟的全景海市蜃楼现象。2023年6月记录到的悬浮古城奇观,经考证实为80公里外某明代卫所遗址的光学投影。
科考中的意外发现更令人震惊:在仙踪林核心区1.5公里范围内,所有电子设备都会出现12%的计时偏差。南京大学物理系团队检测到该区域存在强度达180V/m的生物电场,这种由蕨类植物群落集体释放的电场,能与云层中的带电粒子相互作用,形成罕见的球状闪电。2024年4月记录到的光球巡游现象,持续时间长达8分23秒,创下自然放电现象新纪录。
随着研究的深入,科学家在神秘森林已发现17种新物种和8种特殊物理现象。这片被誉为自然超算中心的生态秘境,不仅刷新了人类对森林生态的认知,其独特的光电效应更为新能源技术提供了全新研究方向。目前,生态保护部门正与科研机构合作,开发非侵入式的远程观测系统,以平衡科学研究与生态保护的双重需求。-
04月24日,色